來源:晉中晚報時間:2025-04-02
“嘿,抬腿!哈,出拳……”3月29日,在位于榆次區(qū)的一家心意拳武館內,心意拳第六代直系傳人梁曉峰身穿練功服,站在隊伍前方,目光如炬地觀察著徒孫們的動作。他的聲音沉穩(wěn)有力,時而走近調整學員的姿勢:“肩要松,胯要沉,勁從腳底起。”偌大的武館內喊聲陣陣。
這里是梁曉峰徒弟開設的武館,這樣的武館在我市有近20家。梁曉峰表示,心意拳曾在明清時期隨晉商輝煌全中國,后逐漸淡出大眾視線。而現(xiàn)在,他和弟子們正在將此古拳法復興。
“很多人誤以為心意拳只是搏擊術,實則不然?!绷簳苑褰榻B,心意拳亦稱六合拳,或心意六合拳、形意拳,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的璀璨瑰寶,也是晉中寶貴的文化財富。古拳譜記載,心意拳為南宋愛國名將岳飛從近戰(zhàn)、步戰(zhàn)、群戰(zhàn)的實際出發(fā)所創(chuàng),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。
由于心意拳搏殺力極強,宋代以后,歷代統(tǒng)治者都對之畏之如虎、噤若寒蟬,以致元明兩朝鮮聞其技。直至明末清初,山西蒲東諸馮人(今山西省永濟市)姬際可訪師陜西終南山,得遇異人,而授《岳武穆王》拳譜,依法磨煉,方使此拳重現(xiàn)于世,后傳于山西祁縣戴隆邦。戴隆邦融會貫通,在傳承祖?zhèn)魅嚨幕A上集長匯精,始創(chuàng)空前無雙的新拳藝,世傳為“戴氏心意拳”。心意拳數(shù)百年來發(fā)揚光大,聞名海內外,成為中國四大拳種之一, 2008年5月,國務院將晉中心意拳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名錄。
武館內,學員們正在練習“五行拳”——劈、崩、鉆、炮、橫。梁曉峰走到一位年輕學員身旁,輕輕按住他的肩膀:“崩拳不是靠手臂發(fā)力,而是腰胯帶動,勁要整。”說著,他示范了一個標準的崩拳動作,拳風短促有力,卻不見絲毫蠻力。
“心意拳講究‘內動無形’,看似簡單的動作,其實蘊含了全身的協(xié)調?!绷簳苑褰忉尩?,“它不僅是實戰(zhàn)技巧,更是一種身心修煉的方式?!痹谒磥恚囊馊摹靶摹弊钟葹橹匾?,不僅改善人的品德,還能培養(yǎng)人的情操。他常對弟子們說:“武藝是方法,道義才是歸向?!?/p>
梁曉峰表示:“學習心意拳的重要作用體現(xiàn)在兩個方面:對個體而言,它是打造和完善自身人格的一種有效途徑,在強健身體的過程中,完成心靈和精神的強健,實現(xiàn)身心雙修,讓人領悟許多人生處世的道理,培養(yǎng)辯證思維,形成求真務實的科學態(tài)度;于社會群體而言,中國武術是中國特有文化,是文化品牌之一,是國家形象的代表,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,通過武術作為載體進行教育,對傳承和弘揚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、增強民族認同感和凝聚力都具有重要價值?!?/p>
為了更好地弘揚傳統(tǒng)武術文化,梁曉峰多年來致力于心意拳的推廣工作。他利用工作之余,收集大量古籍,結合自己幾十年來的親身實踐,著書立說,編著了80余萬字的《中國心意拳行功秘法》,系統(tǒng)介紹了心意拳的基本理論、基本養(yǎng)氣方法、實戰(zhàn)技擊運用和徒手練習方法。退休后,梁曉峰更是不遺余力地投身于以心意拳、手搏術為主要內容的“武術進校園”“非遺進校園”活動,組織編寫教材,進行教師培訓,落實教學,并在晉中多所中小學校開設心意拳課程。
“孩子們一開始只是覺得好玩,但練久了,精氣神都不一樣了。”梁曉峰笑著說。在榆次五中的操場上,百余名學生正跟著教練練習心意拳。校長反饋,自從引入武術課程后,學生的專注力和紀律性都有明顯提升。
如今,基本每天早晨,梁曉峰都會去我市各公園散步、練拳,偶遇對心意拳感興趣的拳友,他還為大家普及心意拳,講解動作要領。偶爾,他也會去徒弟們開設的武館輔導徒孫們練習心意拳。其弟子數(shù)以萬計,弟子及再傳弟子中有56人在摔跤、散打、自由搏擊等領域,先后榮獲全國及世界冠軍272次,為國家培養(yǎng)武術方面的專業(yè)人才作出了突出貢獻。
“古拳法需要復興。”梁曉峰表示,他與弟子們兩代傳人正在努力。
記者 李娟